1月9日,淄博市2023年备案博物馆授牌仪式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举行。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少华,省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荣瑞峰,省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二级调研员董桂林,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各地市文旅局、部分博物馆以及我市各区县文旅局、市博物总馆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仪式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爱香主持。
仪式上,山东理工大学陶琉丝艺术博物馆、淄博市齐峰造纸博物馆及高新区文旅部门代表先后发言。刘少华等同志为淄博市11家新备案博物馆颁授牌匾。
近年来,淄博市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指导下,把博物馆建设作为传承地域文明、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一城百馆的“博物馆之城”。2023年,借助淄博大客流优势,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淄博市“博物馆之城”创建势头良好、创建热情高涨,宣传交流平台日益增多、展示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备案博物馆达11家。其中,既有乡村记忆博物馆如淄博城东乡村记忆博物馆、淄博北崮山村史博物馆、淄博高新区隽山村史博物馆,又有国有行业博物馆如桓台马踏湖湿地博物馆、淄博警察博物馆、高青县黄河楼博物馆,还有高校类博物馆如淄博职业学院博物馆、山东理工大学陶琉丝艺术博物馆、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博物馆。企业建设博物馆如淄博市齐峰造纸博物馆、沂源县鲁酒之源酒文化博物馆也颇具特色。
截至2023年底,我市经省文化和旅游厅设立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85家,涵盖文物、陶瓷、琉璃、奇石、地质矿产、红木、酒文化、乡村记忆、民俗、中医药等十余个门类。其中,国有博物馆27家、非国有博物馆58家,包括国家一级馆2家、二级馆3家、三级馆8家,已达到平均每5.5万人口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博物馆之城建设初具规模。博物馆提质增效成效显著,11对博物馆在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17家博物馆被纳入“繁星计划”,博物馆“跨界破圈”。特别是,借淄博烧烤线上“出圈”,文旅线下“破圈”之际,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840万余人次,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院成为网红打卡地、旅游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