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独具‘绛’心——浅绛彩瓷器展”在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出。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晚清景德镇的工匠将这种画法移植到画瓷上,即以浓淡相间的釉上彩料,在白色的瓷釉上绘画,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紫等色彩,经650—700℃的低温烧就,其绘画效果与纸绢的浅绛画相近似,故而称之为“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上,浅淡的褐色与青色同水墨意韵相生相谐,配以题辞、落款,使瓷器透露出古雅隽永的文人气质。
让我们走近“独具‘绛’心——浅绛彩瓷器展”
一起欣赏浅绛彩瓷中的诗书画意。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因其在浅绛彩瓷流派中的艺术造诣被研究者称为“浅绛三大家”。
金品卿,名诰,号寒碧山人。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画师,擅长花鸟、鱼虫、兼工山水、人物,笔力潇洒,设色清丽,与王少维并称“御窑两枝笔”。
▼这是金品卿所绘制的水洗。
松树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寿”,此件作品中,虬枝盘旋,寓意吉祥。
▼这是金品卿所创作的浅绛彩山水花鸟纹四方壶方壶。
▼这是一件他绘制的浅绛彩花卉纹圆瓷挂板。
瓷器上题辞:“红蓼花踈水国秋。”出自唐代诗人罗邺的七言绝句《雁二首》——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
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
画面中所绘场景,虽未直接画出“水”的形态,但却以水生植物红蓼、荷叶以及南方习称“水牛”的天牛暗喻,可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