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独具‘绛’心——浅绛彩瓷器展”在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出。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晚清景德镇的工匠将这种画法移植到画瓷上,即以浓淡相间的釉上彩料,在白色的瓷釉上绘画,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紫等色彩,经650—700℃的低温烧就,其绘画效果与纸绢的浅绛画相近似,故而称之为“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上,浅淡的褐色与青色同水墨意韵相生相谐,配以题辞、落款,使瓷器透露出古雅隽永的文人气质。
让我们走近“独具‘绛’心——浅绛彩瓷器展”
一起欣赏浅绛彩瓷中的诗书画意。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因其在浅绛彩瓷流派中的艺术造诣被研究者称为“浅绛三大家”。
目前最早的一件有款识的浅绛彩瓷为咸丰五年,由程门所绘。可以说,以程门为首的一批御窑画师是浅绛彩瓷的开山鼻祖。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等。使用名款多为“雪笠程门”。
这是一件程门山水纹长颈瓶。题辞:“迟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出自唐代赵嘏的《越中寺居》——
迟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
野桥连寺月,高竹半楼风。
水静鱼吹浪,枝闲鸟下空。
数峰相向绿,日夕郡城东。
▲ 程门山水纹长颈瓶大图
其中绘有松林、远山、屋舍和仿佛正在小溪中浣洗的人物、溪中的小艇,将诗中悠远意境表现了出来。
▲ 程门浅绛彩山水纹扇形花盆
图中绘有远山、树木和小溪,题字“雪笠程门并书”
▲ 程门浅绛彩山水花鸟纹琮式瓶
图中呈现的一面,绘有山水、花鸟、树木和屋舍等
《黟县四志·人物志》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善其长。”
程门在同治十年初到景德镇御窑厂,中途离开,光绪十三年重返,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