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团队组建
中国博物馆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从3866家增长至6183家,十年间增长近60%。博物馆从业人员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再加上为博物馆提供服务的展陈、志愿者、安保、后勤等,其人员数量将远超这个数字。这些服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分别在藏品鉴定、研究保护、宣传策划、展览设计、宣传交流、教育推广、讲解服务、文创运营、数据信息管理、安全保护、后勤服务等方面努力坚守、发光发热,共同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工作团队的基本需求,以供博物馆筹建方和管理者参考。
一、筹建阶段
筹建阶段属于研究和规划阶段,主要由馆长带领工作团队进行前期研究、组织编制建馆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和申报立项。
筹建国有博物馆,首先要尽快确定馆长人选,馆长是筹建工作的牵头者和组织者。如此时尚未确定馆长,筹建方也需确定一位牵头人员代为行使馆长职责。工作团队主要包括综合协调团队、藏品展陈团队和专家团队,人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综合协调团队的工作人员需了解博物馆建设过程、预算编报和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对接发改、财政、规划等立项审批部门,并对接、协调藏品展陈团队和专家团队。藏品展陈团队要根据博物馆主题开展藏品征集、研究工作,并对展陈方向提出建议。专家团队由博物馆研究、展陈设计、建筑规划、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对筹建工作提出建议,对建馆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等进行论证,专家团队不用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即时组织。
中小型非国有博物馆在筹建阶段主要做前期研究、编制建馆方案等工作,同样需要确定一位馆长或牵头人员,根据需要由现有工作人员组成小型筹建团队,按照博物馆备案的相关要求,至少需要6位专业人员。在博物馆筹建专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积极借助博物馆协会、大学以及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等专业力量完成前期筹建工作。
二、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工作强度大、复合工作多,需要多个工作团队紧密配合。
筹备国有博物馆,要成立馆长负责制的工作专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到施工现场集中办公,以有效推进建设工作。工作专班可包括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藏品征集部、展览大纲部、展陈部、工程管理部等机构,人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分别负责相应的工作任务,并逐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和工作机制。博物馆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极强,这个阶段还需要多个第三方团队的参与,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团队、展陈概念设计团队、项目总概算编制团队、展陈深化设计团队、展陈施工团队、建筑设计团队、项目监理团队、专家团队等。第三方团队确定后,工作专班需与其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筹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包括工作专班的对外联系、内部协调、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后勤服务、预算经费管理等,工作人员可按照综合协调、综合材料、财务管理等岗位设置,分别需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较高的文字材料起草水平、熟悉工程财务预算支出等,还负责招标确定并对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团队、项目总概算编制团队和专家团队等。藏品征集部负责藏品、图片、视频、文献等展览相关资料的征集、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可按征集、保管、保护等岗位设置,并需在相应岗位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展览大纲部负责展览大纲、展览脚本的撰写,工作人员需熟悉藏品并对展览内容有一定的研究。展览部负责展陈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及施工、组织展陈设计施工招投标工作,工作人员需熟悉展陈形式设计,了解最新的展陈动态,并对接好展陈概念设计团队、展陈深化设计团队、展陈施工团队。工程管理部负责建筑设计、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等,工作人员需熟悉建筑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监理等业务,并对接好建筑设计团队、项目监理团队和规划、住建等政府相关部门。由馆长牵头的这个工作专班实际上就是未来运营、管理博物馆的基本班底和架构雏形,他们作为未来博物馆的运营者,要全程主导博物馆建设的各项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各个团队不但要排出任务书、挂出作战图、定出时间表,更要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工作机制,发扬团队精神,以此确保建设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新建的非国有博物馆可以参照这个架构。使用现有场地筹建的非国有博物馆,其组织架构可以进行压缩调整,可不单独设立内设机构,可以工作任务带动分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藏品征集梳理、大纲编写和布展,可把工作团队集中分配到这几项工作中,如专业力量不足可继续借助博物馆协会、大学等组织的人才队伍。
三、开馆阶段
开馆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讲解服务、宣传推广、运营筹备等。讲解服务和宣传教育是博物馆及其展览的直观阐述和内容延伸,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前期筹建和筹展工作的成功与否。
筹备国有博物馆要根据博物馆规模的大小,至少提前半年启动开馆准备工作。这个阶段要在内部工作团队中增加讲解、社会服务、文创经营、安全保卫等部门。讲解部主要负责开馆后的讲解服务,需要提前招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讲解员,进一步熟悉博物馆建筑、熟练博物馆展陈和讲解词,为开馆的讲解服务做好准备。社会服务部要提前策划配合开馆、搭配展览的教育、亲子、讲座、宣传等活动,其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的策划宣传能力,也可以委托有经验的第三方团队负责。文创经营部负责开发、制作文创产品,做好博物馆商店、餐厅的经营准备,如委托第三方经营则需做好相应的对接工作。安全保卫、物业保障等一般委托第三方团队实施,也需提前确定工作团队。开馆所需团队确定后,要根据开馆方案进行多次演练,加强相互磨合,确保顺利开馆。
对中小型的非国有博物馆来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讲解、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准备。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非国有博物馆忽略了讲解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已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配备专职讲解员的比例低于50%。对非国有博物馆来说,配备专职讲解员尤为必要:一是可向观众介绍博物馆并解读展览,更好地为观众服务;二是讲解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展厅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博物馆的日常开放。讲解员的数量可以根据博物馆规模和经费等情况灵活安排,但要确保有1—2位。
四、运营阶段
博物馆的管理运营目标是实现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发挥既定的社会作用。工作团队要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进行配置和分工。
筹建国有博物馆可根据人员编制数量和“三定”方案,整合建设团队和后来增设的开馆团队,并按照功能定位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其逐渐转型为博物馆日常运营管理团队。基本团队可包括综合部、展览部、保管部、保卫部、信息资料部、教育推广部、社会服务部、文物保护部、文创部等。除了上述基本团队,还可以按照博物馆主题和功能设立特色部门。以深圳博物馆为例,该馆根据其收藏方向、展陈主题和馆舍情况,另外设置了古代艺术研究部、深圳历史文化研究部和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部等三个专业部门,分别对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藏品和展陈主题,临时展览主要由这三个部门策展。运营阶段的博物馆团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和最新趋势进行动态调整。
志愿者团体是服务博物馆的重要力量,也是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纽带。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服务,同时也被视作一种以社会进步和人的提高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博物馆具有志愿服务的天然平台和历史文化氛围,更容易得到志愿者的青睐。博物馆招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志愿者,通过扎实的上岗培训,推动志愿者团队参与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包括讲解稿撰写、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讲解等工作,一方面可以缓解博物馆人手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通过社会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各博物馆要十分重视志愿者团体,要将其作为博物馆公共教育的重要部分,并通过培训、锻炼和志愿服务,推动志愿者的自我实现。深圳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志愿者团队,在册志愿者已超过2000名,他们主要分为展览讲解志愿者和新媒体志愿者,负责协助线上媒体运营和展览宣传工作,每年暑假举办的“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更是成为热门的品牌项目。
中小型的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团队不需要大而全,除了藏品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基本团队外,可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设置,如侧重研究就加强研究团队力量,侧重研学就加强教育服务团队力量,侧重元宇宙数字藏品就加强数字化团队力量,等等。非国有博物馆本身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更要重视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并发挥机制优势,通过定制个性化服务等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团队参与到博物馆服务中来。
每个阶段的团队及其任务明确后,选人选准、用人用好就显得十分重要。国有博物馆在选人用人方面占有很大优势,编制和稳定的收入吸引了很多博物馆、展陈、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员编制的紧缺和博物馆运营体制的创新,“打破铁饭碗”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正在筹建的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海洋博物馆将采用新的体制,尝试通过以事定费的形式委托社会机构进行运营,在选人用人上也将采用新的方式,馆长、核心岗位专业人员将通过国内外招聘形式确定,打破传统的人事编制,通过绩效考评、业务能力确定岗位和待遇等;教育推广、社会服务、文创开发等业务可委托给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承担,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比,工作团队不需要那么全面,但从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非国有博物馆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更加渴望,特别是馆长和业务骨干等,专业人才对推动博物馆业务开展、博物馆规划目标的实现都极其重要,特别是在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背景下,非国有博物馆更要发挥好工作团队的作用,利用好基金会、慈善基金以及其他社会团队力量,在藏品征集、展览策划、研究推广、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积极创新,走出新路,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王军执笔
来源:广东文旅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